深度学习研究的几点做法 王强 开展深度学习研究,有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文化、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下面我就简单说说我校是怎么进行深度学习研究的。 一、习惯培养需要深度学习。 办学理念是引领学校健康发展的明灯,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办学体系。我校确定的办学理念是“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培养教师的良好习惯和学生的“做人、做事、学习、交往习惯”。而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习惯,深度学习研究就要依托在习惯培养的羽翼之下。通过深度学习研究让学生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制定学习计划和学习总结的习惯、课前及时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学习助力深度学习。 要想让学生深度学习,我觉得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学习是否有深度。因为课堂观察离不开课堂,一问一答之中彰显教师的智慧和学生的灵性。有效的提问可以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有利于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决定了这堂课的好坏。在教学过程中,直白的说教,千篇一律的表情,是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情感的。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有创造性的开展活动,组织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深度学习引领学生的深度学习。其实我们教师们平时做了许多事情,都是在实施深度学习,教师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有些教师对此并没有清晰的认识。而深度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摆脱此窘境,碎片化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因此我们带领教师学习了李小梅主任的开题报告,为每位教师购买了《课堂观察》书籍,聆听了东港市进修学校领导老师“关于课堂观察的解读”。学校每周业务学习一次,紧紧围绕“为什么要进行课堂观察、怎么进行课堂观察、怎么制作观察量表”等进行交流和研讨。 三、校本开发辅助深度学习。 深度课改必然要关注深度学习,深度学习首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没有选择就没有自由。学生只有有了更多的选择性,才可能实现自由、自主的学习。现在的课程规定性太强,学生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当学校有了校本化课程整合开发能力的时候,才能谈得上学生学习内容上的选择。深度学习必然要进一步重构课堂,只要有学习发生的地方就是课堂,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从教室带出来,让学生到教室外面感受大自然,用眼睛发现世界,用笔将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这样,学生的积累就是自发的、有创造性的。我校建立了六项校本课程,并逐步落实。 四、校本教研保障深度学习。 为了搞好深度学习研究,将学校班主任教师分成语文和数学两个组,由教导主任和教研员担任两个组的组长。建立了业务学习、课堂观察、课堂达标、同课异构等活动制度。每个组都保证有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组成,都有一定的研究热情和能力,用骨干带动一般教师,用优秀教师鼓励青年教师。尤其是课堂观察活动,使课堂教学研究走向专业化。以前听评课教师没有什么目的,听完课后讲讲优缺点,有时候含糊其辞,无的放矢。通过课堂观察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更加深入的熟悉教材、了解教学手段、清楚教学方法,加强教师之间的团结与合作,让课堂充满效率。让青年教师尽早的成长起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培养正确的教学方法和习惯,充分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教学目标。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课堂观察活动,我觉得课堂观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每一个参与课堂观察的老师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活动,迎难而上,集思广益,共同发展。 (2)活动的准备一定要充分。包括上课者的说课,量表的制作,观察者的报告等,都要用心去做。观察者在参加课前会议之前,要对执教者的内容有所熟悉、了解,为确定观察点做些前期的思考与准备,不做无米之炊,不为不了解而茫然不知所措。 (3)观察点的确定不在于多,而在于准确与有效,一定要根据上课者说课材料去挖掘、提炼,根据学情、教学设计、教师的特点与需要去选择、确定。 (4)量表制作是关键。根据观察点去学习相关的材料,设计观察点的构成要素。开始实践,一个教研组不能确定很多个观察点,以两至三个为好,将一个观察点中的某些构成要素分配给几个观察者。这样,观察者既可以侧重地记录所需数据信息,也可有余力关注教学的全过程。 (5)为便于观察者记录,上课的老师把教案提前分发给教研组中的观察者。(有时候教师就微信发送,方便看和交流) 通过学习课堂观察的相关知识,让我们知道了课堂观察的魅力之所在,让我们懂得了课堂观察是一种新型的学科评价体系,它对老师上课进行了实时的监督,促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五、重点研究突出深度学习。 数学组主要进行的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数学组依托东港市数学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数学知识发生、形成、发展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应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通过实际问题的研究,了解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再现数学形成的过程,揭示知识发展的前景,渗透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即学会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过程中,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真正领略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 语文组依托东港市小语领雁工程开展活动,主要进行的深度阅读的研究。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探究,互助合作,学生为主体的模式。在课堂中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思考、交流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多种形式充分的读、积极的思考、充分的交流,逐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精心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要结合问题探究、评价,指导学生具体的阅读方法。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是单单去读,而且要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经常开展开展读书会、成立学生写作和读书社团等。 深度学习是指向“高级”思维能力的学习,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情景,通过学生自己动脑、动手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当学生们因为某个问题发生争论时,教师不急于表态,而是通过启发、追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使学生在争论、互评、自由发表观点中提升自我,在这样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较过去明显加强。 六、课题立项提升深度学习。 我校研究的省级课题有:十二五期间“习惯培养校本教材开发及应用研究”、 “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十三五申报了“农村小学生深度阅读指导研究 ”。 “科研开路、提高质量”已成为一个趋势,我们提出了“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并组织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专题研究。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个教师,不仅应该较为系统地掌握基本的教育规律和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还必须掌握关于开展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积极投身与科研实践,善于通过教育科学活动不断取得教育科研新知识,探索教育科学新领域。这个探索研究的过程,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自从我校深入开展“深度学习”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以来,“教”与“学”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发展,在“深度学习”引领和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围绕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进行全身心、体验式的自主学习,从而获得“教学相长”式的发展,最终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探索“深入学习”方法,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观念,解决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促使学生形成了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和正确的价值观,“深度学习”具有高度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