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校本教材开发及应用研究
实施方案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是一所有着优秀文化传承的百年老校,学校依山而建,风景秀丽,环境优雅,气候宜人,可谓是群山环绕,溪水潺潺。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已经开花结果。曾获得全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先进单位、辽宁省德育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模范家长学校、丹东市模范学校等,这些都为研究提供了丰厚的基础。
一、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意义:
近年来,我校学生独生子女增多,留守儿童数量递增,单亲孩子开始出现。再加上市场经济的影响,家长越来越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家长也越来越娇惯自己的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式的孩子占学生总数的80%以上,很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加强孩子的习惯培养尤为重要。
2、价值:
(1)研究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
(2)近些年来我校的办学核心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围绕习惯养成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一直没有校本教材。因此我确定了这个课题,就是想以编写校本教材的形式将习惯养成教育固化下来,让老师在进行习惯培养的时候,有所依托。当然编写习惯培养校本教材不是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必须活用,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与学校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与习惯培养周过关制度结合起来。将习惯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方面,做到外有形,内有物,润物细无声。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
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德育也开始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如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王极盛教授就进行过1560例少年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研究员也曾主持过关于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研究,以及培养独生子女健康人格的研究。教育改革家魏书生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创造了五部学习习惯培养法。
(二)国外
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国外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可喜的是,这些研究成果大都被我国心理学界的一些学者介绍到国内,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早期的陈鹤琴关于儿童教育的研究,近期潘菽和朱智贤等人对儿童心理的研究等。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且在习惯培养教育中缺乏教材做引领,没有形成习惯养成教育的序列,习惯养成教育不规范,不系统。而习惯养成教育必须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叶圣陶教育理论。叶圣陶先生在长期的教改实践中,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他的“养成教育”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2)要从细微处入手,逐步积累。(3)要经常地历练,“行”比“知”重要。(4)养成习惯,教师要做表率。
2、人本主义的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正是以学生为本,是学生探索、认识、肯定和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是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逐渐自然习得的,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着眼学生现在,关注学生未来。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编写1——12册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校本教材;
2、结合校本教材的使用形成习惯教育体系;
3、提高学生的良好习惯水平。
五、研究对象、方法与手段
1、研究对象:东港市合隆乡全乡师生。
2、研究方法:
调查法、观察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3、检测手段:
(1)课堂教学。校本教材在班队会中使用,通过开展课堂教学研讨、骨干教师示范、同课异构等形式提高校本教材的使用效率。
(2)日常检查。班级设值日班长记录表。根据每周提出的好习惯具体要求,进行检查评比。每天有值日班长进行检查并记录,学校进行不定期地抽查,一周评比一次,谁达到了评比的要求,就奖励一颗星,张贴在班级“星级评比”的竞赛栏目中,作为期末“星级少年”的评比条件。
(3)星级少年评比。将日常检查结果记录在案,期末评选星级少年。
(4)实行周过关制度。每周确定一个好习惯,然后利用校本教材向学生讲解,使学生明确其意义,然后督促学生在一周内养成,并反复巩固。
六、研究内容
1、编写习惯培养校本教材。
2、校本教材如何与学校活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习惯周过关制相结合。
3、如何以校本教材为依托,使习惯养成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七、研究的步骤
1、查找资料,集中学习。购买有关习惯教育的书籍,网上查找资料,召开课题组会议,集中学习。
2、调查问卷,做好准备。征求领导、专家、老师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使校本教材的编写更贴近实际,来源生活,取得大家的支持。
3、编写教材,订正修改。
教材将从四个方面,围绕36个习惯进行编写。(做人的习惯、做事的习惯、学习的习惯、交往的习惯)2014年9月进行上册教材的编写,并开始应用;2015年2月进行下册教材的编写,并开始应用。2015年8—10月份总结。在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先编写计划,再制定目录,各个编写组根据目录进行编写。编写完后由课题负责人进行审定统稿。本套校本教材将在每周的班队会中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反馈。
4、开展课外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1)开展“星级少年评比活动”;
(2)开展“课外阅读星级评比活动”;
(3)开展“好习惯周过关活动”;
(4)开展日常德育活动和重大节日的纪念活动。
八、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负 责 人
1 2015.10 课题研究总报告 结题报告 王强
2 2015.10 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一篇3000字以
上成果 发表论文 王强
3 2015.2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 王强
九、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姓 名 职务 专业 年龄 分工
王强 副书记 教育管理 39 制定方案和总结,过程管理
刘福连 校长 教育管理 46 财务支持
徐建斌 进修学校科研室主任 科研管理 46 理论指导
姜英春 教研员 小学教育 40 教师培训
王艳 教导主任 小学教育 35 编写教材
于文刚 教师 小学教育 38 编写教材
于春洋 教师 小学教育 41 编写教材
李丽伟 教师 小学教育 28 教材应用
刘星 教师 小学教育 26 教材应用
郭苑莹 教师 小学教育 25 教材应用
于忠利 教师 小学教育 38 教材应用
李月 教师 小学教育 26 教材应用
姜春杰 教师 小学教育 40 教材应用
张传刚 教师 小学教育 29 教材应用
苏俊霖 教师 小学教育 28 教材应用
十、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1、师资保障: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学习先进教育经验,邀请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的专家来校辅导、讲座,传授先进理念。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实验激励制度。
3、经费保障。设置专项研究经费,其中省拨2000元,学校自筹10000元,及时配备课题研究中所需的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同时为确保教师查阅资料,上网学习,购置40电脑。
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校本教材开发及应用研究
实施方案
东港市合隆乡中心小学
王强
20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