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名师课堂
高效课堂
合隆中心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内…
小学生“读写结合”序列化习作训…
学习单的设置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教研活动
   
 
学习单的设置
2015/5/15 10:02:53 阅读次数:1226
学习单的设置 通过精心设计每一课的学习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具体、深入的指导,以一个个分解的小建议不断启发、激发学生充分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份“导航仪”式的学案。 学习单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航标,可以基于教学任务而设计多种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卷入学习任务之中。 一、亲自体验式学习单 [案例] “毫升的认识” (几何形体) 活动一:收集一些标有以毫升为单位的容器,并记录下来。 把你所收集的容器的容量向小组同学介绍一下。 活动二:在量筒里装入1毫升的水,看看1亳升的水有多少。 活动三:用滴管向量杯中滴入1毫升水,数一数,1毫升水大约是( )滴。 活动四: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毫升有多少,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第一,立足亲自活动。如上述认识1毫升的学习单的设计,通过观察、交流、操作、反思等活动,使学生真正体验1亳升的实际大小。伴随着学习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去聆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表达,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历。 第二,凸显内心体验。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的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等处理,在与同伴的对话和交流中相互质疑、评价,自觉进行反思,等等。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是不同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提供的大多数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方式相同,对班级中相当多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丧失思考的时间,丧失表达的机会,无法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思维和实践过程。由于学习单提供的活动需要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并且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记录下来,这就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他们可以在面对具体活动时,采用自己熟悉、喜爱、擅长的思维方式、实践方法来开展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进行思维的碰撞与心灵的交流,加深对新知的认识与体验。这也是设计此类学习单的基本策略。 二、探究发现式学习单 (计算、概念) [案例] “乘法交换律” 活动一:提出猜想。加法中有交换律,猜一猜,乘法中也有交换律吗?如果有,请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活动二:验证猜想。(小提示:把你想到的例子记录下来) 活动三:观察一下,上面的例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出这一发现吗?(小提示:比如用符号、字母……) 活动四:你是怎样探索出乘法中的这一运算律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式学习单。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究发现式学习单应关注下面几个问题: 第一,寻找适合的起点。数学教学设计先要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顺着学生学习思维的脉络去设计教学流程。同样,学习单的设计也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以上述学习单为例,在探究乘法交换律之前,学生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并在探索过程中体验了“猜测——验证”的探究方法,所以本学习单的设计就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原有经验,在探索加法运算律方法的基础上生长,以活动要求的形式让学生明了每一步探究的过程,知道在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事情,清晰地呈现探究的思路。 第二,设计开放的过程。设计了学习单,并非意味着学生就是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跟着教师走。相反,利用学习单可以减少教师介入学生探究活动的时间,给学生留有更多探究的活动空间。学习单的设计应遵循开放的原则。上述学习单就具体表现为:探究方法开放——验证之前先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内容开放——把自己想到的例子记录下来;结果的呈现形式开放——用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出自己的发现。这一系列活动的设计不再是教师说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完全遵循教师的意愿来行事,而是让学生有了自主权,可以自己来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验证策略、表达方式,在学习单上留下自己思想的痕迹,这对培养学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是大有益处的。 当然,这种开放又并非是“大问题”下的盲目探究,借助一系列分解的任务,学生能够踩着探究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往上爬。 第三,提升有效的学法。数学学习并不能仅停留于让学生知道些什么,更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此类学习单的设计,既要使学生经历充分的探究过程,又要注重通过不断地回顾过程,反思所得。如以“你是怎样探索出乘法交换律的?”“掌握了哪些方法?”“有什么想说的?”等反思性问题,让学生积极感悟、体验与内化探索的方法,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不断提升探究素养,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实践应用式学习单 (应用题教学、统计与概率) [案例] “比例尺” 芳芳搬新家啦!她有了自己的房间,还买了一些家具。房间里的家具怎样摆放才合理、美观呢?你能帮她设计一下整个房间的平面布局图吗? 活动一:要在图纸上画出房间的平面布局图,设定怎样的比例尺比较合适?(小提示:别忘了,先量量图纸的相关数据再做决定哦!) 我设定的比例尺是: 。 我的理由是: 。 把你设计的比例尺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选出最适合的比例尺。 活动二:设定了比例尺,你能算出图上房间、家具的长和宽了吗?(数据挺多的,可以和你小组内的同伴分工完成。) 活动三:设定了合适的比例尺,也计算出了图上房间、家具的长和宽,下面就可以大显身手进行设计了。考虑一下,房间里的东西怎样摆放才既合理又美观?和伙伴商量商量。 现在可以把你们小组整体的构思在图纸上画出来了。(图纸另附) 活动四:展示与评价。先自己评一评,你们组所设计的作品有哪些优越性?再议一议别组的设计,他们的作品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数学课程强调“做数学”比“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实践应用式学习单就是“做数学”——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它为学生创设了实践应用的氛围,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同时又不乏细腻、有效的指导,为实践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然而,设计实践应用式的学习单也有注意点: 第一,有的放矢,驱动生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有 第二,循序渐进,细化指导。实践应用式学习单能避免实践活动中“大任务”下教师指导的不充分,以循序渐进、强有力的指导促使学生有效开展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数学学习单能够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保证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课堂活动中,有益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好学习单,使学习单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导航仪”,笔者仍需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树立创新教育思想,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设计每一个活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活动”的基本机制:由于本模式以小组活动为主,因此,一定要建立完善的学习小组。所谓“完善”,一是要相对固定,不能时有变化;二是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三是要有组长,每个成员都要有编号。活动时,要进行有效的组织和调控。学生好动,自制力弱,如果听之任之,那种乱动就会演变成一种动乱。比如,小组合作,就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范,要有组长,要有中心发言人,不能吵吵闹闹,乱作一团。

 

 
网站快速导航:网站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动态 | 教育科研 | 学生园地 | 党务工作 | 德育之窗 | 雁过留言 | 联系我们
 
地址:东港市合隆乡合隆街52号  办公电话:0415-7956211  邮编:118300  网址:http://www.dgshlxx.com  邮箱:dgshlxx@dgshlxx.com